2007/12/12

Lesson 15, 12_15_2007

第十五節 表演訓練

本節摘錄自「世界戲劇藝術欣賞」第18章演員p603-624,志文出版社

表演是一種藝術,它與一切藝術相同,包括了三種要素:天生的能力、研究、練習。天生的能力是最重要的,這種能力雖然無法傳授,但可藉研究和不斷的練習來鍛鍊培養。

演員的表達工具包括他她的軀體、聲音、角色觀察、和表演環境(表演環境一項本章節不作敘述,如各位同學有興趣可參考「世界戲劇藝術欣賞」第18章演員p603-624,志文出版社)針對前三項分別在以下做一說明;

軀體:

在此軀體的定義是指身體、四肢、面部表情等三項。

軀體是演員最主要的工具之一,軀體必須有調適性,能控制裕如,富於表情。調適性使演員能以軀體表達各式各樣的姿態、特徵與反應。要達到有效地運用調適性,就必須能夠加以控制,而控制的能力只有借練習和訓練才能獲得。

除了針對演出的排練(圖一,某劇團之演出彩排),大部分的演員都需要在平時花上大量的時間來訓練自己的軀體熟悉各種情緒的反應,而達到可以隨時調適的功能,但如舞蹈家或是國劇演員的軀體訓練會更為複雜,在此不多做論述。


除了排練與日常訓練之外,在演出前演員還必須做適度的熱身,類似運動員上場熱身的概念類似,來達到準確進入演出狀況的目的。

有些演員的軀體控制能力較佳,有些則覺得十分困難。臺步、舞蹈、武術等課程,以及其他需要控制軀體以及合力(眾人一起做)的活動都對演員提升控制能力會有助益。以下為一段青少年表演課程的片段(其實是一段表演訓練班的廣告)供各位參考。

另外還有一段是國內某表演科系的表演訓練課程的片段,此段訓練叫做:信任感培養,雖然看起來蠻傻的,但的確這是一種表演訓練。

聲音;

訓練聲音的理想目標也如訓練軀體一樣,調適性、控制、和表情。演員必須了解發聲器官的功能,並且力求控制音調、音量和音色。

同時必須知道如何正確地吐氣、如何使聲音富於變化,如何使聲音咬字清晰可聞。在華語地區而言,演員必須養成說標準普通話的習慣(儘量不使用火星語或是俚語),並且應該具備完整(或是一些)的語音學(研究的是言語器官:如唇、齒、舌、聲門等,如何彼此協調動作,以發出語音)的知識,以便可以較無困難地學習方言和各類語言以適合表演所需要。

培養調適性、控制與表情(聲音的喜怒哀樂等)也同樣的需要不斷地練習,由朗誦、歌唱的訓練都是很有幫助的,當然練習的時間與份量也是很重要的。聲音不能在一夕之間改造成功,對於聲音的靈活運用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
聲音附註:發聲的方式,以下附註由清華大學網站摘錄,詳情可連結至「發聲」(請點選)

人聲的發音與接收流程,可以列出如下:
1. 聲門的快速打開與關閉
2. 聲道、口腔、鼻腔的共振
3. 空氣的波動
4. 接收者耳膜的振動
5. 內耳神經的接收
6. 大腦的辨識

可由下列圖形(圖二,人體發聲結構圖)來說明:

由於聲門(Glottis)的肌肉張力,加上由肺部壓迫出來的空氣,就會造成聲門的快速打開與關閉,這個一疏一密的空氣壓力,就是人聲的源頭,在經由聲道、口腔、鼻腔的共振,就會產生不同的聲音(音色)。換句話說:
聲門震動的快慢,決定聲音的基本頻率(即音高)。
口腔、鼻腔、舌頭的位置、嘴型等,決定聲音的內容(即音色)。
肺部壓縮空氣的力量大小,決定音量大小。

角色的觀察:

角色的觀察與揣摩通常與個人的觀察力與想像力有關,而培養這兩種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軀體和聲音是演員最主要的表達工具,而觀察力與想像力可幫助演員決定在個別情況中如何使用這些工具。

演員通常是扮演可辨認的人物角色,但也有時會扮演動物、花草或是靜物,然而這些非人類的角色在表演中也還是具有人類的特徵,所以,要能成功的扮演「角色」就必須經由觀察力與想像力來了解人類的情感、態度與動機,並且了解各類角色外在呈現的形式。

了解他人主要是依賴觀察力,如果有機會(或是興趣)各位可以嘗試著觀察週遭的人物,並作出紀錄來培養個人的觀察力。從觀察各類人物的舉止的共通性、相異性開始,到情感特徵的觀察(如快樂、憤怒、悲傷等),觀察力的培養會自然的形成經驗與記憶的累積,對於各種角色的拿捏或是投射就會愈加純熟。

除了針對真實世界理解的觀察地之外,演員還必須培養想像力,因為表演原本就是創造一個虛構的環境,而不是真實情境,學習憑藉想像力把自己投射到劇中的情況,並使自己相信這個情境,如果缺乏想像力,否則是無法使觀眾信服的。


以下簡單整理出幾項訓練表演的方法要點:


演員的訓練的定義:訓練演員運用自我的經驗和想像力來創造真實獨特的角色目的。
1. 放鬆練習:身體的放鬆→把自己變成像懸絲傀儡的動作一般,可分離的鬆散。心理的卸防→揣摩練習痛哭、大叫、狂笑的動作,一般人經過長期教育與社會規範,通常是很難表現出大悲大喜大怒的動作與情緒。每次演出前20分鐘可做一次,平時建議每週一次來練習集中注意力。

2. 觀察練習:訓練演員個人敏銳的觀察力,練習以10分鐘、5分鐘、1分鐘內說出對於不同人不同程度之觀感→以達到建立模仿的角色資料庫的目的。

3. 感官記憶練習:透過重新經驗日常生活中的感官經驗,使演員經由潛意識進入另一種身體和心理的情境中,例如記憶:痛、酸、苦、麻、累等官能上的反應→達到感官記憶重現,在短時間中進入角色情緒和心理的情境中。

4. 情感記憶練習:同上,但為情感經驗(喜、怒、哀、樂等),回溯當時的記憶及反應→達到豐富表演內涵的目的。
5. 假如…練習:設定一種情境來進入角色→焦慮的感覺情境為何?例如:「假如」我忘記參加期末考試,交卷期限是在10分鐘之後,怎麼辦?

本節結語:

在本學期剛開始時,有同學發問表演藝術這堂課對各位有何幫助,我記得當時我的答案是很誠實地說:幫助不大。但之後想想,其實本課程對生活上還是有兩個小小的助益:

1. 整體概略地了解戲劇、電影、音樂、舞蹈等表演藝術,這些東西是社交活動中高水平的聊天話題之一,如果各未能持續涉獵,對於自我的休閒與人際關係建構是有幫助的。

2. 我們的週遭社會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不可避免的,不論求職、就業、學習、交友、談判等無一不是在人際關係中掌握優勢以得到更高的「利益」,最起碼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總不能永遠居於劣勢吧?因此,在充實本身知能技藝之外,如果你也能夠適度、適時地「表演」一下來幫助自己或是娛樂他人,應該也是不錯的。更高的洞察力、專注力是成功的萬靈丹,所以,三不五時把自己當做演員做些訓練吧(最好躲在房間裡,以免嚇到別人)。